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印發《海水淡化利用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年)》?!缎袆佑媱潯访鞔_規定,到2025年,全國海水淡化總規模將達到290萬噸/天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規模將達到125萬噸/天以上,其中沿海城市將增加105萬噸/天以上,島嶼地區將增加20萬噸/天以上。
我國海水利用的關鍵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技術可靠,經濟可行,越來越合理。隨著我國海淡技術在降低能耗的技術升級,大規模生產的進一步擴大,以及新材料、新設備的出現,海淡成本有望進一步降低。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海淡項目選擇我國自主研發的技術和設備已成為必然趨勢。
目前,世界上有20多種海水淡化技術。從大分類來看,主要分為蒸餾法(熱法)和膜法。據媒體報道,我國熱法工程噸水投資約0.55-0.8萬元,膜法工程噸水投資約0.5-0.75萬元;造水成本約4-8元??梢钥闯?,海水淡化反滲透技術已經開始顯示出價格優勢。
反滲透膜技術依靠壓力差促進水和離子的分離,從而達到純化和濃縮的目的。該過程無相變,一般不需要加熱,能耗低,運行成本低,無污染,操作方便可靠,水質高,已成為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的節能技術。
反滲透膜過濾海水中的鹽分,流出濃水,留下可飲用的凈水,隨管道流出,進行下一步處理。給水適當的壓力,去除水中的雜質和鹽分,留下凈水,達到反滲透除鹽的目的。其反滲透膜具有通量大、產水量高的特點。采用的膜材料對于海水中的“鹽”具有一定的耐腐蝕、耐高壓、抗污染等特性,延長了膜元件的使用壽命,這也讓海水淡化工程中減少了膜元件的替換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