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麗微濾膜-聚四氟乙烯濾膜技術常用于電子工業、半導體、大規模集成電路生產中使用的高純水等的進一步過濾。
微濾膜分離技術發展
微濾膜若從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膠膜問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歷史。而微孔膜的廣泛應用是從二戰之后開始的,最初只有CN膜,隨著聚合物材料的開發,成膜機理的研究和制膜技術的進步。
我國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開始以CA-CN膜片為主,于80年代相繼開發成功CA、CA-CTA、PS、PAN、PVDF、尼龍等膜片,并進而開發出褶筒式濾芯。開發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膜。也開發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徑跡微孔膜,多通道無機微孔膜也實現產業化。并在醫藥、飲料、飲用水、食品、電子、石油化工、分析檢測和環保等領域有較廣泛的應用。
與國外水平相比,常規微濾膜的性能和國外同類產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折疊式濾芯在許多場合替代了進口產品,但在錯流式微濾膜和組器技術及其在工程中的應用等方面,仍落后于國外,這就抑制了微濾技術在較高濁度水質深度處理中的應用。
東麗微濾膜種類介紹
混合纖維酯微孔濾膜、硝酸纖維素濾膜、聚偏氟乙烯濾膜、醋酸纖維素濾膜、再生纖維素濾膜、聚酰胺濾膜、聚四氟乙烯濾膜以及聚氯乙烯濾膜等。
東麗微濾膜技術的特點
微濾膜的材質分為有機和無機兩大類,東麗有機高分子微濾膜有醋酸纖維素、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無機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屬等膜的孔徑大約 0.1~10μm,其操作壓力在0.01-0.2MPa左右。微濾過程操作分死端過濾和錯流過濾兩種方式。在死端過濾時,溶劑和小于膜孔的溶質粒子在壓力的推動下透過膜,大于膜孔的溶質粒子被截留,通常堆積在膜面上。
隨著時間的增加,東麗微濾膜面上堆積的顆粒越來越多,膜的滲透性將下降,這時必須停下來清洗膜表面或更換膜。錯流過濾是在壓力推動下料液平行于膜面流動,把膜面上的滯留物帶走,從而使膜污染保持一個較低的水平。